9月6日,記者一走進興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鎮的萬畝果園,便聞到陣陣果香,沙沙作響的枝葉間,果農們忙碌的身影與紅彤彤的果實構成一幅豐收畫卷。

采摘沙果。
興安盟科右前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尤其利于糖分積累。以俄體鎮和大石寨鎮為核心產區,全旗沙果種植面積已擴至10.55萬畝,盛果期4.5萬畝。“我們的沙果汁水充足,酸甜交織,還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大石寨鎮宣傳委員王海波介紹道,全鎮近萬畝林果年產量2000萬斤,今年預計收入1500萬元。

沙果成為當地百姓穩定增收的“致富果”。
近年來,興安盟科右前旗主動拓展延伸產業鏈,積極培育和引進沙果深加工企業,研發出沙果干、沙果脯、沙果飲料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創新探索 “林果 + 旅游” 融合模式,借助沙果花期的 “花海景觀” 與采摘季的 “農事體驗”,發展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進一步拓寬了產業盈利空間。

紅彤彤的沙果。
沙果產業的蓬勃發展,最終實惠落到了廣大種植戶身上。目前,興安盟科右前旗沙果產業覆蓋果農6000余戶,推動了果農增收致富。曾經不起眼的沙果,如今既是當地百姓穩定增收的“致富果”,又是帶動地方經濟的“黃金果”。

裝果子。

果子豐收了。

打包。

全旗沙果種植面積已擴至10.55萬畝。
內蒙古日報·草原云記者:王磊 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