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操演示
本網訊(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王利軍) 秋意漸濃的校園中,赤峰學院大一新生迎來了一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3340名學生日前齊聚訓練場,共同學習一項關鍵時刻能夠創造生命奇跡的急救技能——心肺復蘇(CPR)。最終,3066人成功通過考核,獲得CPR+AED證書,通過率達92%。大批具備基本急救能力的新生力量,將為校園安全注入新的保障。
本次大規模培訓由赤峰市紅十字會和赤峰學院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聯合組織,28名資深應急救護師資及多名赤峰學院紅十字志愿者共同參與。他們穿梭于訓練場中,為學生們提供一對一指導,細致糾正操作細節,確保每一位學生真正掌握技術要領。“之前只在電視上看過心肺復蘇,覺得很簡單,自己上手才發現要注意的細節這么多。”一位參訓學生感慨道。按壓位置、力度、頻率,每一次人工呼吸的要點,都是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在師資團隊一對一指導下,學生們逐漸從生澀到熟練,最終大多數人都達到了急救技能標準要求。
“讓大學生掌握基礎急救技能,不僅有助于提升校園安全意識,更是在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這些同學將來步入社會,帶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救助他人、貢獻社會的能力。”9月5日,赤峰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負責人說。
高校作為青年聚集的重要場所,普及急救技能具有顯著的社會意義。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約54萬,其中90%發生在醫院外,搶救成功率卻低于1%。身邊若有經過系統培訓的人及時施救,將極大提高救治成功率,為專業救援爭取寶貴時間。下一步,自治區紅十字會將持續推動“救在身邊·校園守護”行動,提高學生自救互救能力和生命健康安全意識,全力為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