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赤峰大地披上了金黃的盛裝,352.6萬畝谷子相繼進入收割季節。
9月4日,在赤峰市敖漢旗黃羊洼鎮萬畝谷子種植示范基地,農機手熟練地駕駛著農機,在田間緩緩行進。伴隨著陣陣轟鳴聲,一簇簇飽滿的谷穗被整齊割下,卷入機器完成脫粒。
“今年我借助北斗導航系統實現了高精度播種,苗長得比較齊,畝產在1000斤左右。”敖漢旗黃羊洼鎮種植戶王福齊說。
赤峰市作為全國優質谷子生產基地,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2025年,赤峰市谷子種植面積352.6萬畝,其中,敖漢旗種植面積最大,達100萬畝以上。今年以來,敖漢旗通過“品種+科技”雙輪驅動,提升產業質效,大力推廣敖谷8000、黃金苗等本地優質品種,全面推行膜下滴灌、精量播種、綠色防控等一系列輕簡化、高產高效的栽培技術,提升谷子的產量和品質。
在敖漢旗古魯板蒿鎮山咀村,種植戶曹立華家的谷子已經收割完畢。“我們今年全部采用機械化分段收割,配合水肥一體化技術和機械化作業,谷穗長度和籽粒飽滿度均優于往年。”曹立華說。
在松山區城子鄉新莊村,收割機轟鳴著駛過田野,鋒利的刀片將谷稈整齊割倒。今年,松山區以科技貫穿谷子種植全周期,從選種到秋收,松山區將谷子種植的每一個階段都注入了科技動能——運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選出良種;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播種機的應用實現精準播種;土壤墑情監測系統讓春播“踩準節令”;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的應用實現水肥按需供給;“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筑牢病蟲害防治防線;谷子割曬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機具的使用實現高效作業;智能烘干設備與糧倉智能通風、溫濕度監測系統的投用保證谷子品質。
當金黃的谷穗在田間低垂搖曳,人們看到的不僅是豐收的場景,更是傳統農耕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成功實踐。翻滾的谷浪里,藏著一方水土對耕耘者的深情回饋,也孕育著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李雪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