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31.0%和11.6%,全區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其中肥胖率的增長幅度明顯加大,在社會快速發展、生活方式巨變的當下,超重和肥胖問題正以驚人態勢蔓延,已然成為重大公共衛生挑戰。肥胖絕非簡單的體重超標,更是引發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癥的高危因素,不僅讓醫療費用不斷攀升,更嚴重威脅著群眾的健康。”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處處長劉偉表示。
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體重管理則是守護群眾健康的關鍵一環。隨著居民健康意識提升與慢性疾病防控需求增加,內蒙古立足地域特色與人群健康需求,從醫療機構服務創新、傳統醫學特色賦能到職業健康體系突破,多維度推進體重管理行動,在醫院門診、中醫診療等領域,強化科學體重管理服務供給,著力構建全流程的健康體重管理服務體系,為健康內蒙古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我本來是因為血糖高來醫院就診,沒想到在醫生指導下兩個月體重減了20斤,血糖也控制住了。”不久前,到扎賚特旗第一醫共體總醫院(人民醫院)復查的患者塔拉說。
扎賚特旗第一醫共體總醫院聚焦肥胖合并代謝性疾病患者,門診會先對患者進行體重分層與代謝指標篩查,再結合飲食喜好、運動習慣定制個性化方案,已幫助數十名患者成功減重。
“內蒙古積極推進體重管理門診設置,截至今年6月底,內蒙古所有三級綜合醫院、中醫(蒙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均已完成健康體重管理門診建設。目前,全區12個盟市共有257家醫療機構開設體重管理門診,其中自治區級醫療機構8家、市級60家、旗縣區級189家。同時,有條件的其他三級專科醫院和二級綜合醫院積極開設體重管理門診,并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相關服務,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為依托,推動盟市—旗縣—鄉鎮三級醫療機構協作,促進‘醫防融合、重心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點承擔宣教、初篩、隨訪和基礎干預工作。目前,已建立體重管理門診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800余家,占比50.3%,為群眾提供便捷的體重管理服務。”自治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節食、不猛練,憑借“調理體質、標本兼治”的優勢,中蒙醫藥等特色療法如今已躍升成為減重“新寵”。
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的減肥門診,診室內,咨詢、治療的年輕人排起了長隊。
今春以來,醫院推出針灸科減肥門診與醫學營養體重管理門診,針灸科減肥門診首次開診當天上午便接診90余人。入夏以來,兩個門診的就診量居高不下,其中年輕人占比超八成。
“第一次埋線,就瘦了4斤,這給我減肥之路增強了信心。”8月29日,在針灸科減肥門診埋線減肥的王女士說。王女士坦言,自己產后多年都沒有瘦下來,代謝慢是關鍵問題。沒想到,3個療程下來,減重將近10斤。醫生還針對她“脾虛濕盛”的體質,搭配了耳穴貼敷、臍灸與中藥茶飲,給出了全方位調理方案。
目前,自治區絕大多數醫療機構均提供多學科醫師診療服務,中(蒙)醫院等醫療機構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提供專業有效且富有民族特色的體重管理服務,如興安盟蒙醫醫院治未病中心提供的體重管理服務融合黃油按摩、銅罐拔罐等蒙醫特色療法,也同樣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醫療機構多學科“強助攻”,中醫(蒙醫)體質辨識與傳統療法給出體重管理新方案,結合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適量運動等健康教育重要內容,內蒙古全方位為體重管理“開處方”。截至目前,全區舉辦體重管理健康教育講座8100余次,開展體重管理健康咨詢6500余次。
體重管理需要全民的積極參與。
今年5月,由自治區衛健委、自治區體育局、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主辦的內蒙古“健康體重年 萬步北疆行”健步走活動在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園活力亮相。活動現場,奧運會冠軍、內蒙古拳擊運動員李倩被聘任為內蒙古體重管理形象大使,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到體重管理行動中來,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內蒙古各地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提高民眾對體重管理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出“人人關注體重,個個追求健康”的良好氛圍。體重管理,是一場全民健康的保衛戰,通過政策引領、醫防融合、全民參與,內蒙古正逐步構建起全方位、全周期的體重管理服務體系,為民眾的健康福祉筑牢根基。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