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長安街上,鐵流奔涌,空中戰鷹翱翔,盛大的閱兵式,展示了一個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偉大復興之路。
直播鏡頭里,抗戰老兵正襟端坐。歲月染白了他們的雙鬢,卻無法磨滅眼中的光芒,那是面對山河破碎時視死如歸的勇敢。80多年前,無數先輩帶著這樣的目光前赴后繼。一位外國記者曾攔下一名奔赴前線的中國士兵,問:“中國會勝利嗎?”答:“一定會。”問:“勝利后做什么?”答:“那時我已戰死沙場。”這份無畏與決絕,刻印在歷史深處,凝聚成民族豐碑。9月3日的《新華日報》號外,復現了當年報紙上“抗戰軍民”的版畫,線條簡樸,目光如炬——那是不畏殘暴的意志,是舍生取義的擔當,是對民族復興最深沉的向往。
我們的目光緊隨直播鏡頭移動。受閱官兵身姿挺拔,斗志昂揚。陽光灑落,士兵的護目鏡折射出點點光輝,那年輕的臉龐上,眼神堅毅明亮。從“小米加步槍”的艱難歲月到“鋼鐵洪流”的威武之師,八十載斗轉星移,我們擁有了捍衛和平的強大力量,對來時路卻從未敢忘——“劉老莊連”“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狼牙山五壯士”……一面面浸染英雄鮮血的戰旗獵獵作響。受閱方隊中,絕大多數是90后、00后,少年強則國強!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用堅毅的目光向歷史致敬,向未來宣誓。
鏡頭帶著我們環視廣場。合唱團的歌聲響遏行云,幾千張年輕的面孔匯聚成青春的海洋。他們以歌詠志,唱響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采,青春的雙眸里,充滿自豪之情。更廣闊的天地間,還交匯著億萬期盼的目光。天安門廣場上駛過的新戰車、新裝備,背后是科技自立自強的突破、是新質生產力向新質戰斗力的轉化。面對外部技術封鎖和打壓,中國人一步一個腳印,向一座又一座高峰進發。無數平凡身影,踏著先輩腳印繼續前行,這就是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今天,我們每個人的眼里都閃著光——因為“強國有我”,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場。
直播畫面中,一句解說詞令人動容:“為什么我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從烽火硝煙到和平盛世,日月換了新天,但那深情的凝視從未改變。這目光為何如此堅定?因為從先輩到吾輩,遠眺的雙眸中,映照著清晰的道路。抗日英烈眼中,是力挽狂瀾、救亡圖存的道路;人民子弟兵眼中,是以戈止戰、捍衛和平的方向;14億中國人的眼里,看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富強之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之路。
對英烈最好的告慰,是把他們為之犧牲的事業發揚光大,把他們殷切期盼的愿景變為現實。閱兵式尾聲,14架教練機拉出14道彩煙,寓意著中華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戰歷程,象征著14億中國人民奔向強國復興的絢麗前景。在這個偉大的日子,我們確認過彼此的眼神:那是不忘來時路的深邃,是砥礪前行的堅定,是共創未來的擔當,是復興路上風雨無阻的趕路人心往一處使的必勝力量。(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