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閱兵式,把“軍迷”變成了“軍盲”,太多的新名詞記不住,網友們卻對一句話印象很深——“東風-5C,打擊范圍覆蓋全球”。
這句話的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而“打擊范圍”這個詞,在整場閱兵式中反復出現,從它身上,或許能讀出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背后的影響力。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這句話形容軍事實力對國際話語權的支撐作用。當木船風帆對上鐵甲大炮,當大刀長矛遇上步槍子彈,先輩用鮮血和犧牲向我們揭示了武器射程和打擊范圍的重要性,也喚起后代對裝備升級的執著追求。
80年過去,先輩靠著小米加步槍保衛的家園,該由誰來守護?閱兵式上,戰士們手中清一色的191式自動步槍給出答案。輕量化、模塊化的設計,800米的有效射程,適合多種復雜戰場環境。陸軍槍上亮閃閃的刺刀,致敬前輩的浴血奮戰;首次統一配備的光學瞄準鏡,幫助戰士們提高射擊精度,更好保護身后的土地與人民。
從步槍的槍管到天空中的火花,再到原子核中蘊含的龐大力量,武器裝備的打擊范圍不斷提升,然而擺在人類面前的,是如何使用武器的難題。國慶70周年的閱兵式上,“東風快遞”就已震驚世人;6年后,東風家族的小輩“東風-61”有著較小的體積和較快的反應速度,卻能在射程方面迎頭趕上;大塊頭“東風-5C”一枚要用三輛車拉,打擊范圍更是真正意義上的覆蓋全球。
這樣的打擊范圍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網友的調侃成了真,“東風快遞”比五角大樓的披薩送得更快;意味著彈頭的飛行能力足以支持其選擇不同路徑,繞過預先布置的地面反導系統,精確打擊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意味著“蘑菇蛋”撐起了“蘑菇傘”“蘑菇林”,“東風”“巨浪”“驚雷”齊登場,海陸空立體布防,對任何膽敢來犯之敵給予兇狠的回擊。中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有了質的飛躍,然而這份力量將永遠被用于維護和平,讓真正愛好和平的人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網絡信息正塑造一個越來越小的地球,神秘而壯闊的外太空在向我們招手。未知的領域亟須建立公正的國際秩序,信息戰、網絡戰和空間武器同樣有著不可小覷的殺傷力。從這個角度出發,說“東風-5C”是閱兵式上“打擊范圍最廣的武器”并不準確,首次亮相接受檢閱的軍事航天部隊方隊、網絡空間部隊方隊和信息支援部隊方隊,顯然拓寬了“打擊范圍”的定義,宛若科幻作品中描述的先進裝備更是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和平年代,它們是保障信息安全、鼓勵宇宙探索、推動國際合作、應對風險挑戰的“國之重器”;戰爭來臨,這些形態各異的武器裝備也“御敵于無形,決勝于千里”,癱瘓對方的指揮網絡,構建空天地一體的防御體系。
武器之“武”,說到底是“止戈”。以武止戈,靠的是硬實力;守望和平,需要更大的打擊范圍,更需要一顆開放包容的心,同舟共濟、和睦相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