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滿洲里市各社區黨組織持續強化政治功能與組織功能,用好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資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將資金精準投放到便民利民、關愛幫扶等民生實事中。從小區廣場的連體桌椅到整潔的路面,再到照亮庭院的太陽能燈,這些貼近生活的“微改造”,不僅是專項資金高效運轉的生動體現,更承載著黨組織對群眾的暖心關懷,讓為民辦實事的成效看得見、摸得著,在點滴間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

“連體桌椅好啊,大家伙又有了新的活動場所!”華埠社區居民許博平在廣場上笑著說。他每天都在這里遛彎,以前沒桌椅時,大家只能用紙殼箱當桌子打撲克,他向社區反映后,社區很快就有了規劃。“現在和老伙伴們圍著打麻將、打撲克,特別開心,這是社區和黨對老年群體的關懷啊!”
這份關懷的背后,是華埠社區持續聚焦老年群體“急難愁盼”,用好黨組織建設專項資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此前,社區已在尚都國際小區公租樓樓梯拐角安裝了折疊椅。這次又專門在廣場南低區實施“適老化休閑空間改造”,增設室外連體桌椅,破解老年人社交難題。
“以前這路鋪的是大理石瓷磚,一到冬天下雪時路面就特別滑。不僅老年人,年輕人走起來都費勁。”湖北社區凱旋城小區居民曹鳳英說。這一問題長期困擾著居民,滑倒摔傷的事時有發生。
為解決這一難題,湖北社區主動聯動滿洲里市紀委監委,施工前經實地勘察、征求居民意見、比對多方案,最終決定鋪設道板磚。推進中,社區活用民生資金,通過調配舊磚節省成本,滿洲里市紀委監委同步承擔其余采購費用,合力破解了道板磚供應難題。如今,2206平方米的路面改造已完工,新鋪的道板磚平整整潔,幾個孩子正在小區里愉快地騎自行車,“路面升級之后,老人遛彎兒、買菜我們再也不擔心了,特別方便。孩子們在這兒跑跳騎車也不用緊盯著,真是又安全又舒心。”湖北社區居民劉立娟滿意地說。

在海關社區,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細致摸清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社區用活、用足民生資金,為居民辦了不少暖心事。在社區的民生亮化工程中,居民樓各單元門上方、樓梯處以及小區大門兩側等地都安裝了太陽能庭院燈。“這燈安得好啊!”社區居民朱明昌感激地說,“盛基公寓1號樓的10個單元都是平臺,以前天黑出門很不方便,現在燈一亮,群眾出行便利多了。而且,前幾天下大雨出現兩米多深的塌方,社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連軸轉搶修,很快解決了隱患,為小區作了很大的貢獻。”截至目前,憑借民生資金的支持,海關社區轄區內的小區已全部裝上了太陽能庭院燈,夜晚的小區亮堂又溫馨。“安裝太陽能燈只是我們眾多便民服務中的一件小事。”社區工作人員趙越表示,“社區工作的核心,始終是緊盯群眾的‘急難愁盼’,把家門口的事辦實辦好,讓大家住得安心又舒心。后續我們會持續關注這些燈具的使用情況,定期檢查、及時檢修,跟居民一起把小區建設得更加宜居、美好。”
基層強則國家強。社區角落的“微變化”,串聯起的是基層治理的“大民生”,更是“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層土壤的深耕結果。每一項民生實事的落地,都是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資金精準發力的印證。當黨的關懷化作看得見的實惠,當民生資金在“急難愁盼”處精準釋放,不僅破解了民生難題,更在黨群間架起連心橋,為國家發展筑牢根基,讓民生溫度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