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向居民普及文明殯葬的重要意義 朱旭敏 攝
殯葬習俗不僅關乎社會風氣,更連著千家萬戶的生活。近日,從城市社區到鄉村田間,烏蘭察布市多地基層單位以多樣化舉措推進殯葬移風易俗,通過宣傳引導、規范行業行為等方式,倡導文明節儉、綠色環保的殯葬理念,讓“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的新風尚融入日常生活,得到群眾廣泛認同與支持。
集寧區前進路街道,育人社區與科技社區先后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形成聯動效應。育人社區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面對面講解的方式,向居民普及文明殯葬的重要意義,闡述攀比浪費、大操大辦等陋習的弊端,倡導鮮花祭掃、植樹緬懷等綠色低碳祭掃形式,同時呼吁黨員干部、公職人員以身作則,做新風正氣的倡導者與踐行者。
科技社區則組織工作人員與黨員志愿者深入居民樓和沿街商鋪,重點面向居民及壽衣店、佛教用品店等商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綠色殯葬、節地生態安葬政策,傳遞“厚養薄葬、喪事簡辦”理念。“以前覺得辦喪事講排場才有面子,現在才明白,生前好好盡孝比死后鋪張浪費更重要。”科技社區居民王麗的話道出了不少人殯葬觀念的轉變。壽衣店老板李師傅也主動表態:“肯定配合政策,多給顧客推薦環保簡約的殯葬用品,一起幫大家省點錢、少點負擔。”
鄉村地區的殯葬移風易俗同樣走在實處。察右前旗三岔口鄉煤窯村委會聚焦殯葬從業人員這一關鍵群體,通過與殯葬從業人員深入交流,明確其“政策宣傳員、新風踐行者、行業規范守護者”的角色定位,要求他們帶頭抵制封建迷信和鋪張浪費,簡化喪葬流程以減輕群眾負擔。交流中,殯葬從業人員分享了優化儀式環節、推廣家庭追思會等實踐經驗,也圍繞群眾觀念轉變難等問題提出建議。
“以前村里辦喪事,光是請表演班子、擺宴席就得花好幾萬,好多家庭為了撐場面還得借錢,辦完事兒全家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煤窯村村民張福祥提起舊俗直搖頭,“現在村委會引導簡化流程,殯葬從業人員也主動幫著出主意,一場喪事下來能省不少錢,大家心里都亮堂多了。”村民趙桂蘭也感慨道:“其實老百姓圖的就是個心安,不是非要講排場?,F在提倡的家庭追思會,安安靜靜回憶老人的好,反而更有意義,這種新風氣我們打心眼兒里支持。”
從城市社區到鄉村田間,這些基層實踐正悄悄改變著殯葬習俗——曾經的“講排場、比闊氣”,慢慢變成了如今的“重情感、尚節儉”。隨著各項舉措不斷深入推進,文明殯葬的種子將在更多人心中扎根、發芽,為烏蘭察布的社會風氣持續向好,注入溫暖而堅定的力量。(朱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