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興和縣人民醫院主導搭建的智能篩查風險數據中心及人工智能疾病早篩平臺正式投入使用。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興蒙”重點專項轉化成果,該平臺不僅填補了當地基層醫療多病種早篩的技術空白,還通過智能化手段為群眾就醫和健康管理帶來系統性變革。
“過去醫生判斷疾病風險,依賴經驗和單一檢驗指標,容易錯過早期信號?,F在有了AI平臺,一份檢驗報告單上傳后,3分鐘內就能完成30余種疾病的風險篩查,高風險項會有醒目標注,并同步生成針對性檢查建議。”興和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張娟娟向記者展示平臺操作時介紹道。
目前,該AI早篩平臺已覆蓋興和縣18家鄉鎮衛生院,重點服務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6大慢病人群。平臺通過并發癥監測、病情動態跟蹤及風險分級功能,推動當地慢性病管理從“粗放式隨訪”向“精準化干預”轉變。此外,興和縣人民醫院還為當地500余名慢性病患者配備了智能手表、心電卡等可穿戴設備,患者居家測量的血壓、心電數據可通過手機APP實時同步至平臺,便于醫生后臺實時監測、及時干預。
“我患有高血壓,以前每月要到40公里外的縣城復查,現在在家測完血壓,醫生當天就會給出用藥建議,省心又省力。”興和縣店子鎮村民張海明說。
據了解,該項目團隊歷時3年將常規醫學檢驗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算法深度融合,研發出跨科室、多病種的AI早篩模型,輸入血常規等基礎數據,平臺就能秒級輸出風險提示,無需基層機構額外添置高端設備,降低了技術落地門檻。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在國際SCI期刊發表研究論文12篇,起草國家標準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6項,并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技術發明二等獎。
該平臺通過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的無縫銜接,將先進的AI診斷技術延伸至基層末梢。如今,村民在村衛生室即可完成高效篩查,系統能精準識別潛在疾病風險,實現常見病、慢性病的早發現、早干預??萍假x能不僅顯著提升了基層診療的效率和精準度,更通過前置化健康管理為當地群眾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有效阻斷因病致貧的傳導鏈條。(崔峻峰 張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