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王利軍 實習生 田靜怡) “快來人啊!這里有人暈倒了!”9月2日,在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體育館,呼救聲打破了軍訓常規的號令聲。
當天,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紅十字會開展“急救知識護青春 生命教育進校園”應急救護專題培訓,將應急救護培訓融入學生軍訓,提升青少年緊急避險與自救互救能力,200余名學生在汗水中收獲珍貴的“生存技能”。
培訓伊始,講師以“黃金4分鐘”為切入點,結合真實案例強調應急救護的重要性。隨后,講師圍繞心肺復蘇操作流程及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使用方法展開詳細講解,通過人體模型,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易理解的“操作指南”。
在實操環節,學生們在講師的指導下,利用模擬人、AED訓練機等設備開展實踐練習。從判斷意識、呼救,到開放氣道、胸外按壓,再到人工呼吸,學生們嚴格按照流程操作。“按壓位置要在兩乳頭連線中點,深度5~6厘米,頻率每分鐘100~120次……”講師逐個糾正動作,確保每個細節規范到位。
據了解,此次培訓與軍訓結合,是探索“體教融合+生命教育”模式的創新實踐。下一步,賽罕區紅十字會將推進應急救護培訓“五進”(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工作,持續傳遞“人人懂急救、會急救、敢急救”的文明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