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包頭市自然資源局向包頭市生海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以下簡稱“新礦產資源法”)實施后的內蒙古自治區首本不動產權證書(采礦權)和采礦許可證書。這一標志性事件,宣告礦業權“權證分離”制度在內蒙古自治區正式落地。
2025年7月1日,新礦產資源法實施。其中,不動產權證書(采礦權)和采礦許可證書的分離,是此次修法的核心亮點之一。長期以來,我國勘查、采礦許可證具有“一證載兩權”的特點,即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既是物權證書,也是行政許可證書。以內蒙古為例,我區現有在期礦業權3712宗,其中探礦權1630宗、采礦權2082宗。傳統的礦業權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資源集約化、規范化管理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新礦產資源法將以往勘查、采礦許可證“一證載兩權”的制度,改革為登記頒發探礦權、采礦權不動產權證書和審批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包頭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武鵬說:“現在通過不動產權證書明確物權歸屬,用采礦許可證規范開采行為,實現了‘證權清晰、權責明確’,這將極大地增強礦業權人投資的安全感和長期經營的信心。”
礦業權管理制度的系統性重構,讓2006年成立的包頭市生海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有了更長遠的規劃——從“粗放開采”轉向“科學開發”。“就像家里的房子,產權明確了,裝修改造才有長期規劃。”公司總經理王鵬飛說。
此次發證不僅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次實踐,更是全國范圍內較早落地的案例。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副處長王彥表示,“權證分離”使得物權歸屬和行政監管各歸其位。在包頭頒發內蒙古自治區不動產權證書(采礦權)和采礦許可證書兩個“首證”,標志著礦產資源管理法治化、市場化改革在地方落地。
“權證分離”倒逼企業向“陽光礦產、綠色礦產”轉型,王鵬飛承諾:“權益有了保障,我們更要合規經營,為地方經濟和生態保護作貢獻。”
從“一證載兩權”到“權證分離”,從短期行為到長遠規劃,這場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深刻變革,正為內蒙古礦業高質量發展鋪就堅實道路,也將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張群群 曹瑾 娜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