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內蒙古高速,踩著100邁的油門總覺得‘憋屈’,現在能跑120邁了,去呼倫貝爾能省出小半天時間!”剛跑完貨運的司機老張發的朋友圈,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近日,內蒙古近九成高速路段完成限速調整,6608公里路段實現120公里/小時的最高限速,這場覆蓋8238公里高速路網的“提速革命”,成了網友熱議的民生焦點。
有人翻出舊照調侃:“去年在某段高速,導航提示‘當前路段限速100’,結果跑了半小時沒遇見一輛車,感覺在‘空駛練耐心’。”如今限速調整后,這樣的吐槽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自駕看草原更爽了”“生鮮運輸能多走兩個市縣”的好評。數據背后,是普通出行者對“時間成本”的訴求,也是物流行業對“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以往從呼和浩特到通遼,貨車全程要跑8個多小時,現在提速后能壓縮近1小時,這對需要保鮮的牛羊肉運輸來說,意味著更少的損耗、更高的收益。
當然,在為限速調整歡呼雀躍的同時,部分網友也表達了對安全問題的擔憂。畢竟,車速提升后,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后果可能更加嚴重。面對這一疑慮,相關部門早已未雨綢繆,做了大量細致且扎實的工作。在調整限速前,累計核對主要技術參數2.3萬個,核查事故統計資料和交通流量數據2000余條,對道路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在道路養護和交安設施完善方面,更是不遺余力。路面灌縫317萬延米,處理沉陷、坑槽1.5萬平方米,處理橋頭跳車39處,讓道路更加平整安全;完善交安設施3250處,新增和維修更換標志3067塊,施劃標線1.07萬平方米,使得交通標識更加清晰明確,為駕駛員提供準確的行車指引。
為確保道路安全,內蒙古公安交管部門還加大高速公路管控力度,嚴格查處超速違法行為。對高等級公路進行分車道管理,嚴格實施客貨車分道行駛,禁止貨運車輛占用客車道行駛;在隧道、橋梁、坡道、彎道等特殊路段,所有機動車禁止超車和隨意變更車道;通過路面巡查、電子監控設備,對機動車超速、不按規定車道行駛、違法停車、占用應急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在事故多發路段,采取人工測速和區間測速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車輛通行速度管控。此外,自治區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與高德地圖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電子地圖道路實景圖像資源,開展線上限速標志、測速取證設備的監管,確保執法數據準確公正。
內蒙古此次大規模的高速限速調整,是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的重要舉措。它不僅提升了交通出行效率,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讓內蒙古在交通變革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相信在未來,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交通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內蒙古的高速公路將成為連接內外、促進發展的“黃金通道”,帶領這片遼闊的土地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讓更多人在“高速”暢行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史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