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和“藍領”,該如何選擇?當前,調整職業路徑,投身技能型“藍領”工作,成為部分年輕人應對現實的務實之舉。
在勞動力市場不斷變化的今天,“白領”和“藍領”的界限已不再涇渭分明。過去有人認為,“白領”意味著體面,“藍領”則相對“低端”。如今,這樣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其實,許多“藍領”崗位的技術含量高、收入穩定,晉升空間也比較大,不少崗位的薪水甚至超過部分白領。
本領才是立身之本。無論是穿西裝坐在辦公室上班,還是著工裝在生產線操作,決定一個人職業價值的不是“領子的顏色”,而是手中的真本領。不管是“藍領”還是“白領”,缺乏核心能力和過硬技能,都很難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立足。
現代制造業、信息技術、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對技能的要求正在迅速提升。在這些領域,從業人員既要有動手能力,也要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既要懂專業技術,也要有學習新技術的能力。
一名數控技工在崗位上熟練操作,背后是精準到微米的操作誤差與對設備原理的透徹理解;一名高端家政服務人員,不僅要精通做家務的門道,還要掌握營養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只有把技能練到家、學得精,才能在崗位上立得住、走得遠。真本領,是崗位上不可替代的底氣。
有的年輕人擇業時受“唯學歷、唯職位”觀念影響,忽視了職業技能的價值。破除職業偏見,還需多方發力。年輕人應當摒棄錯誤觀念,看到技能型崗位的新變化;社會應打通壁壘,為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企業可以優化技能人才評價體系,讓實績和能力成為晉升的主要依據。
成長靠平臺,也要靠自身。近年來,各地加大技工教育投入、完善培訓體系、提高福利保障、拓寬發展通道,為年輕人成長提供良好生態。能不能把握機遇、用好條件,還要靠個人努力。年輕人應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把職業當作修煉本領的“練兵場”,從一線崗位干起,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白領”或“藍領”,不過是外在標簽。無論是攻克技術瓶頸的科研人員,還是用巧手與細心贏得口碑的技能人才,都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當掌握一門絕活、擁有一技之長成為年輕人追求的榮耀,當不同類型的勞動者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與回報,“領子的顏色”就會變得無關緊要。無論是“白領”還是“藍領”,都能在適合自己的舞臺上閃閃發光。
“白領”也好,“藍領”也罷,唯有真本領才能立足崗位、創造價值、贏得尊重。是金子總會發光,有本領哪里都有舞臺。本領在手,“領子的顏色”不重要;能力過硬,在哪里都能闖出一片天地。(孫云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