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西縣林西鎮冬不冷產業園,240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棚內尖椒個個飽滿緊實,泛著誘人的光澤。工人穿梭其間采摘,不一會兒就滿筐盈簍。
冬不冷村村民于麗梅滿是歡喜:“我種了1畝辣椒,畝產能有1萬斤,鑫禾源合作社旺季收購價每斤2元左右。農閑時就來產業園打工,一天能掙180元,還守家在地,一年下來收入能有2萬多元,比單靠種地強多了。”村民康建芹把采摘籃整齊地堆放在棚口,又轉身鉆進另一座大棚收拾雜草:“從開春到現在,幾乎天天都有活干。摘辣椒、理枝葉,陰天下雨也不耽誤干活,一天工資160元,加班還能多拿20元,家門口就能賺錢,心里特別踏實。”
自6月開始,冬不冷產業園的辣椒采收便持續“在線”;到10月前后,每個大棚日均產2萬-3萬斤,翠綠的辣椒堆滿籃子,變成了農戶手中“沉甸甸的希望”。
產業園的打包車間里,工人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分揀,將大小均勻、品相完好的辣椒挑出;有的手持電子秤,精準稱重后套上保鮮袋;有的麻利地將包裝好的蔬菜裝箱、封箱。轉眼間,一箱箱貼好標簽的辣椒便整齊碼放在車間兩側,等待裝車發運。
“這些鮮貨每天都會發往山東濰坊、壽光以及河南鄭州等地,都是客戶提前訂好的。”產業園負責人牟保國指著滿車間的箱子介紹,“我們的蔬菜品質好,特別受歡迎。”
“大棚年產辣椒360余萬斤,旺季每斤能賣到5塊多,淡季也有1塊多,一年收入能達500萬元左右。”鑫禾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建國算起產業賬,話語間滿是自豪,“我們不光自己種,還收購周邊農戶種的辣椒,一年能收近百萬斤,讓鄉親也跟著賺錢。”過去,村里耕地零散,不少土地閑置,農戶守著自家幾畝地“看天吃飯”。如今,冬不冷產業園集中盤活1000畝閑置土地建了冷棚,形成了規模化種植基地。長期雇工50人,秋收旺季用工200余人,從春耕到秋收,半年多的雇工期讓周邊村民有了穩定收入,徹底改變了“單靠種地等豐收”的局面。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林西鎮始終將“城市菜園”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引導群眾發展蔬菜種植,通過“早產晚摘”延長銷售周期,讓不起眼的青紅椒結出沉甸甸的“致富果”,讓產業發展“換擋提速”,點燃鄉村振興的“主引擎”。(王麗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