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阿拉善左旗嘉利絨毛有限責任公司,只見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作響,工人們干勁十足,正在加班加點趕制訂單,一派繁忙景象。作為阿拉善盟新獲認定的民族貿易企業,該公司預計今年可享受數十萬元貼息資金,將為企業緩解流動資金壓力、提升原料儲備能力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2025年度民族貿易企業名單于近日發布,阿拉善盟共有27家企業成功入選,嘉利絨毛便是其中之一。“被評為自治區民族貿易企業,對我們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貼息政策顯著降低了原料收購的資金成本,而且金融機構的信任和貸款支持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動力。”嘉利絨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治軍說。
同樣入選名單的阿拉善盟新牧村牧業有限責任公司,享受的民族貿易貸款貼息利率達2.88%,在這一政策支持下,企業大力推進標準化牛舍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生產經營效益。該公司還通過訂單收購牧民飼草料、合作養殖、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幫助周邊牧民拓寬增收渠道,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牧民致富的雙贏。“貼息資金有效緩解了企業在采購和生產升級方面的壓力。未來,企業計劃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改進生產工藝,研發更多健康產品,帶動周邊牧戶共同增收。”該公司經理王銳告訴記者。

“十四五”以來,阿拉善盟民貿民品企業培育工作成果豐碩,全盟累計39家企業被認定為民族貿易企業或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經年度動態調整,目前保留27家,覆蓋種養殖、絨毛加工、沙產業、牛肉深加工等多個特色行業。各級民委聯合財政、人民銀行等部門協同推動民貿民品貸款貼息政策落地見效,至今已累計爭取貼息資金3776余萬元,惠及企業21家。阿拉善盟相關部門嚴格加強貼息資金使用監管,通過走訪調研、第三方審計和跨部門聯審等多種方式,確保資金規范高效使用。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清退,推動民貿民品企業良性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民貿民品企業已成為阿拉善盟促進民族團結、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盟相關企業共帶動就業近500人,年銷售農副產品和民族特需商品總額突破10.7億元,逐步形成以絨毛、沙產業、牛肉制品等為代表的一批區域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集群,為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阿拉善盟民委副主任韓靜波表示,將充分發揮民貿民品企業在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拓寬就業渠道、深化民族團結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不斷優化服務管理機制,加強政策宣傳和融資激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積極貢獻。(王萍 李昕冉 那日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