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滿洲里8月29日電(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李玉琢 通訊員 劉薇)“轟……”伴隨著引擎的低鳴,8月28日,在滿洲里綜合保稅區二手車出口基地,滿洲里靖源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通力配合,將一輛輛二手汽車開往托運平臺,這些車即將經滿洲里公路口岸走出國門發往俄羅斯后貝加爾。
“我們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模式,目前平均每月出口二手車150至160臺,單臺平均貿易額15萬至18萬元。”滿洲里靖源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線上銷售總監衣然說。
這個忙碌的場景是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外貿新動能持續釋放的生動寫照。1—7月,綜合保稅區二手車出口基地累計出口二手車2543臺,實現貿易額3.76億元。其中文卓、三合等區內企業出口1979臺,貿易額達2.94億元,成為推動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
二手車出口的亮眼表現,是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多元業務布局的一個縮影。在這片開放的北疆熱土上,更多品類的進出口業務也在政策的紅利下加速跑。
初秋的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卡口處,一輛輛滿載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的集裝箱車正有序通關,智能識別系統迅速抬桿放行——“先出區后報關”“一碼通關”的創新模式讓貨物周轉效率提升60%以上。1—7月,滿洲里綜合保稅區通過政策賦能與業態創新實現逆勢突圍,雜品出口額達15.52億元,同比增長118.9%。亮眼數據的背后,是綜合保稅區構建多元化貿易生態的持續探索。
年初以來,區內企業駿熠公司首次通過公路口岸開展鉀肥入區進口業務;平安實業公司通過一般貿易和易貨貿易進口液化石油氣……1—7月,滿洲里綜合保稅區累計進口貿易額9.37億元,同比增長329.5%。其中貿易類進口貿易額7.94億元,同比增長824.3%,鉀肥、化工產品、紙漿等品類的進口貿易成為增長新支柱。
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副主任郭海濤表示:“滿洲里綜保區通過‘一企一策’精準服務,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及金融機構,解決企業在倉儲、通關、結匯等方面困難。同時,以‘智慧化、便利化、市場化’為目標,推行保稅與非保稅貨物分類監管,同一倉庫可同時存放三類貨物,倉儲利用率提升40%;落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22家企業享受國內市場增值稅抵扣政策,打通了‘國際+國內’雙循環通道。下一步,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將繼續加快鐵路專用線、集疏運、中俄快運班列監管及集散中心等項目建設運營,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積極推進肉類、冰鮮水產品等特色商品監管場地申報,努力為企業提供更暢通的物流渠道、更廣闊的開放平臺。”